返回列表
2012
10月
受益新戰略規劃 歐洲礦業現曙光
歐洲是世界上人均凈進口資源最多的地區,其開放的經濟嚴重依賴進口原材料和能源。整個歐洲生產的礦產品僅占全球3%,因此,原材料供給是歐洲經濟增長的命脈,避免或降低資源供給風險,保障原材料的可持續供給,是歐盟提高競爭力的重要保障。作為歐盟實行的“2020年發展戰略規劃”一部分的“原材料啟動項目”(Raw Materials Initiative,RMI)于2011年正式啟動,它把推動在歐洲各國的礦業投資作為目標。
該項目計劃由三大部分組成:確保來自國際市場的公平和可持續的原材料供給、培育歐盟內部可持續原材料供應鏈、加強資源利用有效性及促進資源再循環使用。其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。
一、在2014年~2020年間花費800億歐元(1020億美元),首次將歐盟研究和發明基金全部置于統一計劃之下,致力于解決礦業面臨的挑戰;增加礦業相關的研究、技術開發投資;開發新型資源。
二、歐洲礦業聯盟實施“追蹤礦產品市場及原材料存在的問題”專項工作,并要求各成員國積極參與其中,增加各國對資源勘查的投入;鼓勵新勘查與采礦技術的使用;提高國家級、歐盟級礦業信息和知識的利用水平。
三、努力增加內部供給,即來自歐洲礦山、歐洲礦業公司的資源供給;簡化各國礦業相關批準手續、縮短時間;增加投資相關法律的可靠性,促進各國增加勘查活動。
四、加強環境保護、環境管理,保護生物多樣性;加大對礦業類大學的投資,加強對礦業行業雇工的教育。
五、關注非歐盟的歐洲國家礦業公司。如歐盟和格陵蘭政府已簽訂協議,建立正式的合作伙伴關系(1985年格陵蘭脫離了原歐共體)。當前在格陵蘭從事礦業開發的公司中56%來自加拿大、澳大利亞,僅有5%來自歐盟國家,如丹麥、德國、捷克和英國,歐盟希望歐洲的礦業公司在當地發揮更大的作用。雙方合作的領域涉及尋找更多的地質儲量、分析格陵蘭基礎設施和投資需求、提升格陵蘭礦業開采能力并完善礦業法規、評估礦產開發在環境及社會方面的潛在影響。
目前格陵蘭進行中和計劃的項目有金銀礦、鉛鋅礦、鉬礦、鐵礦、金和鉑族元素礦床以及橄欖石礦床等。